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毕诗成:对商人红顶化需要进一步规范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03月28日09:01  华商网-华商报

  作者:毕诗成

  商人,是玩资本的;红顶,是行权力的。二者本应各司其职,但综观历史,权力与资本之间似乎从来就不缺少相互伸手的萌动。对此有两个专有名词,分别叫“红顶商人化”与“商人红顶化”。这算“美誉”,更难听的说法是“权力资本化”与“资本权力化”。

  对于此二者,我们国家素有防范。经历过曾经的“弯路”,“红顶商人化”即党政干部戴着游泳圈下海经商、办企业,如今得到了很大约束,一些暗藏在商海里的权力“暗股”,也进入了反腐败的范畴。至于“商人红顶化”,即企业主担任党政领导,中组部和统战部早在2000年就下文禁止,尤其不能搞根据投资多少和利税贡献大小确定任职级别高低的把戏;中纪委和中组部也曾联合发文,要求严格规范政商关系。

  但严肃规定似有被基层 “突破”的迹象。据昨日《新京报》报道,由全国工商联等主编的《中国私营经济年鉴(2006年6月—2008年6月)》显示,当前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热情很高,但也存在亦商亦官现象。调查结果显示,有205名中共党员企业主进入了地方各级党委领导机构,占受访党员企业主总数的14.9%%,甚至有4人担任了省级党委委员,担任县乡两级政府副职领导的有61人。

  这是数字,活生生的例子也有。就在不久前,府谷县传出四位在当地赫赫有名的煤矿企业家被聘为“不脱产县长助理”的消息,后因遭到舆论强烈谴责,当地县委又紧急撤回了任命。可以料想,如果没有媒体曝光,恐怕几位煤老板的“红顶子”也戴得舒舒服服的了。

  大家之所以对商人戴“红顶子”无法接受,是忧虑在商言商的企业主一旦与公权力搅合到一起,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,“红顶”会成为企业利刃;当企业违规之时,“红顶”会成为执法的“拦路虎”;企业间有竞争之时,“红顶”会成为击败对手的“红色砝码”。有意思的是,这次提出重视亦官亦商现象的是工商联——— 企业主的娘家,他们忧虑的,正是对市场公平规则的破坏。

  除了市场公平,还有社会公正。当党政机关对企业主按税收贡献搞起“官帽施舍”,权力就不排除成为“有钱人的俱乐部”。不同于人大、政协的公开博弈,商人一旦进入权力系统,形成官商一体的利益集团,权贵主义难免要横行霸道,在制定政策的时候,企业利益会得到充分张扬,人民利益就可能被侵占。

  所以,亦商亦官,是市场公平、社会公正的最大“敌人”。

  但是否说商人就绝对不能从事党政工作呢?显然也不是。从理论上讲,党政权力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,工人、农民、教师、知识分子……只要按照正常招录规则,都可以参与到党政体系。昨天还有媒体报道,拥有两打世界冠军头衔的王楠已经在新岗位团中央上班了,“体育界明星从政风劲吹”,既然如此,同样不乏“聪明才智”的商人想为人民服务,怎么会绝对不行呢?

  从根本上讲,官、商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的,我们不必“歧视”商人。在美国,从政的经商,经商的从政,很正常也很经常,如佐利克、鲍尔森们,也都搞过“官商流动”,有的人甚至在“旋转门”里几进几出。所以,官、商之门不必然地要水火不容,重要的是,有没有明确而且严格的“走动规则”。

  就如从政者“下海”必须符合一系列条件一样,对经商的当官也要有明确的规范,比如要将财产及与自己公司的关系登记备案;从政期间必须与过去的企业实现彻底“切割”;要有专门的监督路径等等。建立更清晰的规则,就不怕有官、有商动辄动动“走动”的念头。至于基层一些搂着商笸箩四处找官帽子,奢望在官、商中实现两栖生存、两头吃甜的严重违纪行为,中央需要再次明确立场,亮出剑锋,断其奢望,捍卫公平。


Powered By Google

更多关于 红顶 商人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